在我们中国,一直流行着一句俗语:“小孩小孩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”。过了腊八,春节才算是正式拉开了序幕。 腊八粥 在腊八节的时候,会吃腊八粥,这是一种在各式米中加入了多种豆子和花生红枣等食材熬制成的粥,又叫做“七宝五味粥”。 在以前,腊八粥是劳动人民用来庆祝丰收的。大雪纷飞,天寒地冻,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里饱含了感谢天地祖先保佑的虔诚。 关于腊八粥也有很多传说,其中最有名的应该要数纪念民族英雄岳飞这个传说了。当年,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,正值数九严冬,岳家军衣食不济、挨饿受冻,众百姓相继送粥,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“千家粥”,结果大胜而归。 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。岳飞死后,人民为了纪念他,每到腊月初八,便以杂粮豆果煮粥,渐渐成为风俗。 腊八粥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做法,就像豆腐脑和汤圆一样,也是有甜咸两派的。有些地方甚至还会有腊八面或者腊八饭(又叫麦仁饭)等。 在我的家乡,小的时候,奶奶会在腊月初八这天,将绿豆、赤豆、花生等提前泡着,洗好米后,加入豆子一同炖煮,还会加入一些小孩子很喜欢的切块红薯和红枣等。 熬好的粥带着豆子的清香和红枣、红薯的甜味,是我非常喜欢的。每年都会吃得肚儿圆~ 春节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最大的节日了。因此它的准备工作战线也拉得很长,二十三糖瓜粘,二十四扫房日,二十五去碾谷,二十六去买肉,二十七去宰鸡,二十八把面发,二十九蒸馒头,三十儿晚上扭一扭,大年初一拱拱手。 “十五的汤圆,三十儿的饺子”中国人的节日大抵都是离不开吃的,春节更是将这一特点发挥到了极致。 说到春节的吃食,那真的是种类繁多,做法多样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和文明便可在食物上窥见一斑。 春卷,是传统的春节食物,又叫春饼。是立春的时候会吃的食物。就像端午吃粽子、过年吃饺子一样,已经流传了千百年了。 春卷是用上白面粉加少许水和盐拌揉捏,春卷放在平底锅中摊烙成圆形皮子,然后将制好的馅心摊放在皮子上,将两头折起,卷成长卷下油锅炸成金黄色即可。春卷皮薄酥脆、馅心香软,别具风味,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小吃。 不知道大家吃的春卷是什么样子的。我们湖北有很多地区都是那种长长的一条,一张大圆面皮,里面裹上炒好的馅料包起来,要吃的时候炸一炸或者放在平底锅煎至两面金黄。长这个样子。 在外面吃饭吃到的春卷更多是小小的一个,长条形,荠菜馅、韭菜馅、白菜馅的都非常好吃。长这个样子。 中国人吃的最多的应该要数饺子了吧。除夕、正月初五、入伏、立秋、立冬、冬至、春节都是要吃饺子的。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。饺子原名为“娇耳”,是我国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,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。有一句民谣是这么说的“大寒小寒,吃饺子过年。” 中国各地的饺子种类甚多,有用澄粉做的透明面皮的虾饺,作为早茶深受大家的喜爱。是广州的标志性美食。 有将包好的饺子在锅中炕的微焦,外酥内嫩的锅贴饺。在上海、湖北等地深受喜爱。 蟹黄蒸饺口味虽然清淡,但口感鲜美细腻,层次丰富。是扬州风味的代表之一。 高汤小饺,又称状元水饺,饺子造型小巧精致,皮薄馅满,配上高汤,味道鲜美而有营养,是广东地区老少皆宜的小吃。 东北的煮水饺皮薄馅多,蘸上香醋和辣椒,香掉人的舌头。而且东北水饺无论是从馅料还是个头,都符合东北人大气粗放的性格。 除此之外,饺子的馅料种类也非常多,主要还是有甜咸两种。在有些地方,过年是需要给小孩子吃炸的糖饺的,预示新的一年甜甜喜乐,平安顺遂。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,是意味着在新的一年越来越好,扫除旧一年的所有不开心和晦气,以一种新的面貌来迎接崭新的一年,同时也盼望着新的一年可以芝麻开花节节高。 新年,既是一个新的开始,也是一种美好的愿景。 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,也可以收获知识(和金钱),以一种更好的状态去迎接和享受2019。